10月29日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,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,我国的人口政策再次作出重大调整。
这一政策对我国就业形势意味着什么?对社保基金收支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?有关专家给与了详细的解读。
青年劳动力供给适量增加一定程度缓解劳动力短缺
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就业与人力资源市场研究室陈云博士表示,总体来看,人口政策调整将增加青年人口数量,扩大青年劳动力的市场供给,从而改善整体劳动力供给结构。
“研究表明,青年人口总量减少,将对劳动就业和经济社会产生多重不利影响。劳动力市场中青年劳动力供给减少,将加剧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,降低人力资源市场流动性,弱化社会创新能力。此外,青年是社会消费的主体,青年人口比重下降会降低整个社会消费能力,影响经济发展向消费拉动型转型。”陈云说。
自2012年以来,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,农村转移劳动力增幅下降,劳动力供给逐步减少。后备劳动力大幅度减少,将带来较为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,制约经济增长,尤其会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。“十三五”期间全面实施二孩政策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力短缺。
劳动力供给或现三次波动应着力提高就业服务能力
陈云认为,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后,在未来二三十年内,劳动力供给可能会出现三次阶段性波动。
一是政策调整初期,部分大龄、高龄生育女性集中退出劳动力市场。这将对当期劳动力市场供给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。尤其对那些使用中青年女性劳动者比较多的用工单位而言,招工难问题可能比较突出。对此,人社部门应引导有关行业、企业做好用工规划,加强就业公共服务,提高劳动力市场供需匹配度,加大对育龄女性的职业发展规划指导。
二是这部分生育女性劳动者在完成生育后,再次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重新就业。这对女性的就业岗位开发、就业培训、就业服务等提出了挑战。人社部门应针对生育女性阶段就业特点,加强再就业职业培训,加大对女性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政策支持力度。
三是政策后期,将面临新成长劳动力供给小高峰问题。陈云认为,应大力发展经济,吸纳青年劳动者就业,综合运用调整教育结构、实施职业培训、开展就业见习、扩大基层就业项目、鼓励自主创业等各类措施,化解就业高峰压力。
陈云表示,应该着力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,化“人口压力”为“人口红利”。
一方面,充分利用和开发各类人力资源,提高劳动参与率和劳动生产率。制定实施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中长期规划,鼓励青年创业创新,扩大青年就业规模。
另一方面,满足不断出现的新的消费需求,培育经济和就业的新增长点,扩大就业容量。针对人口增长,培育孕育照护、幼童用品、教育辅导等产业。制定针对老年人口的服务体系和产业发展规划,大力发展养老、医疗卫生服务、社会福利、社区服务以及相关产业。充分挖掘青年人口消费潜能,提升青年人口的消费水平。
短期略微增加基金支出长期有助基金收支平衡
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医保研究室副主任董朝晖认为,生育政策调整主要会对基本养老保险、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这三项社保基金的收支情况产生影响。
“总体上看,对于社保基金的可持续性来说,全面实施二孩政策,利远大于弊。”董朝晖说。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,社保基金将在未来510年内面临巨大的收支压力。“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有助于改善人口结构。尽管在近期会略微增加医保和生育保险基金的支出,从中长期,比如2035年以后来看,有利于改善社保基金的收支平衡,尤其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基金的意义更大。”
董朝晖说,从近期来看,这一政策对生育保险基金支出有一定影响,但生育保险基金前期结存较多,总体上可以承受。而对医保基金来说,近期则会略微增加支出。
由于面临经济新常态、老龄化,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会给社会保险基金带来长期影响。“为确保基金平稳、安全运行,我国应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风险预警机制。”董朝晖认为,应加强二孩政策对社会保险制度影响的监测,做好基金支出波动的应对工作。